采集日志
客户支持电话
010-83535355
康复预约
打开微信 扫一扫
长和大蕴公众号
打开微信 扫一扫
新闻资讯
两会声音 | 特殊孩子如何融入普校?看代表委员支招!
发表时间:2021-03-18 17:25
作者: 长和大蕴

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,特殊儿童更是如此。


上周推文《两会声音:为自闭症患儿开设专门学校,纳入义务教育》引发了众多家长热议。


近几年,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一直备受各界关注。(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,有机会和条件入读普通学校,也就是“随班就读”。)


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,但在实践中,由于种种原因,即便孩子进入普校,也存在诸多困难。


比如:有些学校不接受家长陪读,但孩子又不能独立适应课堂,不配合、有情绪,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。这些孩子一旦无法“融入”,很有可能会被学校“劝退”。


作为融合教育的关键角色特教助理——影子老师,在参与融合教育时常常缺少支持,甚至还存在进不去校门的情况。


01

落实“一人一案” ,保障特殊儿童权利


微信图片_20210318171414.png


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建议,在即将编制和启动实施的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(2021—2025年)中,进一步落实普通学校中特殊需要学生“一人一案”,提升学生教育质量,保障残障学生权利。

   邰丽华委员指出,在随班就读存在一些问题:


  1. 各种资源没有被有效统筹及整合,预算和经费需求不匹配;


  2. 校内已有的支持与校外专业化支持没有整合,残障学生个别化需求仍无法满足;


  3. 一些残障学生家庭自费雇佣了特教助理,这加重了学生家庭的负担,也为学校内部管理带来挑战。

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h3232ji3yof.html


对于以上问题,邰丽华委员建议:


  • 《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》应规范具体措施,引导普通学校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特殊教育内容。鼓励地方政府制定政策,规范经费的合理管理和使用,为普通学校提供更多灵活申请使用经费的空间,保障残障学生的教育品质。


  • 在教研和实践层面,深入研讨规范随班就读"一人一案"的目标及工作流程。整合不同的资源,提高残障儿童学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可行性。


  • 准许普通学校在现有可申请使用经费额度范围内,临聘特教教师,形成“班主任全面负责儿童发展、特教教师入班支持、资源教师总体统筹协调”的教育资源整合体系。


02
随班就读不能只求“随班就坐”


“我们在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方面,还存在一定差距。”


由于学校缺乏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的人员,缺乏对于特需儿童个性化的支持,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深入,这些对残障儿童的融入、学习和发展都带来很多挑战。


邰丽华认为,基于残障儿童的实际需求,应该扎实有效地落实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“一人一案”支持体系建设。


整合资源和多元支持,切实有效促进融合教育发展,保障包括残障学生在内的所有儿童少年的教育品质。


希望随班就读不是面子上的,不仅是坐在这个班级里。而是真真正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,让残障学生能享受到适合自己并得到支持、有保障的教育质量,而不是随班入座或随班混读。


03

让“影子教师”更多进入公校体系

帮助特殊儿童


谈及随班就读,少不了的角色是“影子老师”,也叫特教助理。


特殊儿童特别是心智障碍儿童入读普通学校后,总会遇到种种挑战,需要专门的老师提供针对性帮助。


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表示,要推动融合教育发展,现有教师队伍建设,尤其是影子教师的支持体系建设是关键。


扩大影子老师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,可以采取证书培训制度,开设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,让他们了解相应的支持计划,让普通教师、特殊教师、康复师、影子老师等共同构成支持团队。


04

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

提升融合教育质量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建议,国家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制度供给,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”。


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,优化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,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,统筹规划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。


“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学习机会。”


可以在高校、师范院校增设融合教育课程,幼儿园还可以与特教机构建立协同联动机制,从特教机构引进专业人才,为有需要的班级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,提供有质量的心理辅导和康复训练,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。


在特教师资力量薄弱地区,可通过实施特教学区负责制,选派特教机构优秀教师巡回指导,支持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。


针对融合教育

你有什么看法?

欢迎留言一起探讨


关键字:
[特殊儿童融合教育] 、 [特殊教育] 、 [心智障碍儿童] 、 [长和大蕴] 、 [长和医疗]
Copyright © 2020 ALL Right Reserved   京ICP备20003285号-1  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364号